2016年1月19日-20日
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校区)国际会议中心
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国科大会议中心报到 | ||
15:30 |
IAP东门班车集合出发 | |
16:30-18:00 |
会议注册 | |
18:00 |
晚餐 | |
2016年1月19日(星期二)国科大会议中心一楼学术厅 | ||
开幕式、工作总结 主持人:严中伟 | ||
08:30-08:50 |
开幕式 |
领导讲话 |
08:50-09:10 |
马柱国 |
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 |
特邀报告 主持人:马柱国 | ||
09:10-09:40 |
符淙斌 |
气候系统科学面临的新转折 |
09:40-10:10 |
吴绍洪 |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研究展望 |
专题一:区域气候环境系统模式的发展及应用 主持人:丹利 | ||
10:10-10:30 |
冯锦明 |
区域气候模拟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
10:30-10:50 |
丹 利 |
区域地球系统模式中碳-氮-水循环过程研发 |
10:50-11:00 |
休息 | |
11:00-11:20 |
王永立 |
东北地区农田和植被变化对陆面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 |
11:20-11:40 |
罗德海 |
北极海冰融化对东亚极寒天气事件的影响 |
11:40-12:00 |
熊 喆 |
黑河流域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的建立与验证 |
12:00-13:00 |
午餐 | |
专题一:区域气候环境系统模式的发展及应用 主持人:冯锦明 | ||
14:00-14:20 |
袁 星 |
一个试验型的水文季节预报系统:以黄河流域为例 |
14:20-14:40 |
钟霖浩 |
The eddy-mean flow interaction and the intrusion of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type basin in an idealized model |
14:40-15:00 |
李明星 |
中国区域陆面水循环主要分量的长期变化特征 |
15:00-15:20 |
王 林 |
中国西南秋季干旱的成因分析 |
15:20-15:40 |
徐忠峰 |
A new dynamical downscaling approach with GCM bias corrections and spectral nudging |
15:40-15:50 |
休息 | |
专题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主持人:赵天保 | ||
15:50-16:20 |
吴 涧 |
特邀报告: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长序列资料的反演 |
16:20-16:40 |
张仁健 |
北京PM2.5化学组分及源解析:季节变化 |
16:40-17:00 |
李嘉伟 |
北京及周边地区冬季雾霾的模拟研究:区域输送特征和贡献 |
17:00-17:20 |
韩志伟 |
二次有机碳气溶胶生成机制研究和模型发展 |
17:20-17:40 |
赵天保 |
基于CMIP5多模式评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外强迫对全球和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 |
17:40-18:00 |
钱 诚 |
定量化城市化效应及其贡献之我见 |
18:00-19:00 |
晚餐 | |
2016年1月20日(星期三)国科大会议中心一楼学术厅 | ||
专题三: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 主持人:袁星 | ||
08:30-09:00 |
韩战钢 |
特邀报告--复杂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
09:00-09:30 |
袁乃明 |
特邀报告--Nonlinear analysis techniques: From scaling behavior to prediction tools |
09:30-09:50 |
叶 谦 |
特邀报告--ACCC-II新进展 |
09:50-10:10 |
王 君 |
Urban Warming in the 2013 summer heatwave of eastern China |
10:10-10:30 |
范丽军 |
极端气候研究的新思路 |
10:30-10:50 |
马柱国 |
黄河水资源研究及气候变化适应问题 |
10:50-11:00 |
休息 | |
年会总结 主持人:马柱国 | ||
11:00-12:00 |
年会总结+学术讨论 | |
12:00-13:00 |
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