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袁星研究员、王闪闪博士与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所李耀辉研究员发现强厄尔尼诺并不意味我国北方夏季极端干旱发生(如1982/83年),欧亚中纬度地区正的遥相关型(EU型)是我国北方夏旱发生的关键,海气耦合的动力预测模式(如CFSv2)只有较好地捕捉到正位相EU型,才能预测出我国北方的极端干旱事件(图1)。研究进一步指出同时考虑中东太平洋海温和春季欧亚积雪建立的动力-统计预报模型在预见期较长时优于动力模式CFSv2(图2)。譬如提前3.5个月进行预测时,动力-统计模型较好地预测出2014、2015年的北方夏旱,而CFSv2则没有抓住(图2)。该研究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图1. 2015年夏季(7、8月)降水异常(PREC,单位:mm/day,左列)、海表温度异常(SST,单位:°C,中列)及500百帕位势高度场异常(HGT,单位:gpm,又列)的空间分布.第一行(a、d、g)为CFSv2模式所有成员集合平均;第二行(b、e、h)为CFSv2模式最好的四个成员集合平均;第三行(c、f、i)为CFSv2模式最差的四个成员集合平均.
图2.我国北方夏季(7、8月)降水指数(PI)的时间变化特征.其中黑色为观测,红色为CFSv2提前3.5个月预报(相关系数0.19, p value=0.29),蓝色为基于3月份欧亚积雪和CFSv2提前3.5个月预报海温的动力-统计预测(相关系数0.48, p<0.01).
参考文献:Wang, S., X. Yuan*, and Y. Li. Does a strong El Ni?o imply a higher predictability of extreme drought?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 40741, doi: 10.1038/srep40741 原文地址: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40741
|